明裕獎學金是一個具有三十多年歷史的獎學金,從發放迄今超出十五所大學一百多個學系,受領者現在都是社會的菁英人士,包括總統、教授、醫生、律師、企業家等。獎學金是在年青學子最需要幫助時,我們給于溫暖的支援,事實上每一個成功者背後一定有不平凡的故事。尤其是在物質缺乏、經濟困頓的年代。出身卑微的中下階層,好像註定了與「貧窮」、「失敗」為伍。追求三餐的溫飽,已經是奢侈的希望,什麼「前途」、「理想」,無異是痴人說夢!
蔡明裕先生一直在尋找與眾不同的人,因為他一向獨具辨識人才的慧眼,常可以很輕易的從一群人中看出誰是真正的佼佼者,對於懷才不遇或因經濟環境受限,無法一展長才的年輕人,充滿了悲憫之心。他常不遺餘力的製造機會給予這些優秀的年輕人不斷的提供實質的幫助。多年來他以自己的力量,提攜了無數的後進,不為一己之私,只求替國家、社會栽培可用人才,這種胸襟、氣度,古今中外能有幾人?
且讓我們進入一個人道的慈善家--蔡明裕先生豐富的世界吧!出生於民國11年的他;故鄉就在台北縣金山鄉的平凡小鄉村。單純樸實的鄉居生活孕育出他腳踏實地、善良熱誠的品格,好學上進的他,從台灣大學畢業後,又負笈東瀛繼續深造,當他學有所成,就投入日本的金融業,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蔡先生充分發揮他的經濟才能,協助日本政府興衰起敝,振興經濟,對當時日本經濟之起飛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他經營的能力不只表現在金融業,更涵蓋了證券、航空、旅遊、不動產等各種領域。他的龐大事業王國分佈在日本、美國、大陸及東南亞各國。在各地政府、民間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因為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之外,最值得津津樂道的是「明裕基金會」的成立。
為了將自己的樂觀與熱忱轉換成助人的行動,裕先生決定成立一個專責的單位來負責執行有意義、理想的計畫,並期許能永續經營。民國五十八年台灣的「明裕基金會」成立了,這是一些人生命中的轉捩點,因為它將「看」出與眾不同的人,而適時的給予幫助。「明裕基金會」初期決定將目標設定在獎勵年輕勤奮的學子、和推展文化的公益活動上。在發放獎學金的部分,以台灣大學的學生為優先發放的對象,其他大學學生另擇優錄取。因當年台灣的大學聯考競爭十分激烈,進入台灣大學的學生均為一時之選,可以說大部分的學生早已具備了成功的要件,及時的幫助有如一股讓他向上提昇的動力,讓他更有信心,也更接近成功。
大文豪狄更斯曾說;能夠減輕別人的負擔,就是有價值的人。這一直 明裕先生的座右銘。六○年代是個社會資源極度缺乏的年代,「明裕基金會」此時發揮了最大的能力,發放獎學金給一些即將面臨輟學命運的學生,改變了許多人一生的命運,即使在數十年後的今天,明裕先生在世界各地,仍會遇到當年的一些受獎者,他們無不心懷感激,並十分肯定當年的獲獎對他們是極大的鼓勵。但是對於明裕先生如何投入龐大的心力經營「明裕基金會」,知道的人並不多。首先,他把位於台北市精華地段博愛路70號「明裕大樓」的四樓捐給「明裕基金會」作為永久辦公室,再將該大樓一、二、三樓出租的租金,作為獎學金發放之用,使基金會運作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