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提供各種財力人力
舉辦各種學術活動
資助學術研究發展
配合政府振興文化
促進國際學術交流
各種社會福利工作
定期發放獎助學金

明裕文化基金會 :: 首頁 :: 關於基金會 :: 基金會簡介

 

 

財團法人明裕文化基金會是一個沒有黨派色彩的民間組織 ,推廣文化事業、獎勵青年學子勤勞好學是我們主要的宗旨。三十年來,多少優秀人才都曾經獲得我們的獎學金, 包括教授、醫生、律師、會計師 …… 等社會賢達。

長久以來,我堅持培養一流的菁英人材。才能快速提昇社會品質的信念,因此三十二年來我總共頒發新台幣五百四十四萬元的獎學金。根據我的教育理念,只集中在以台灣大學為主的十一個菁英學校,尤其在前半期僅針對台灣大學菁英學生頒發,當時曾受到衛道人士不斷的攻擊,他們認為,應該將這麼龐大金額的獎學金分散到全國各大專院校貧寒子弟,以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但是我依然不為所動。堅持「獎學金須發菁英人材」的保守政策,因為我認為在這種菁英人才教育理念的堅持下。

 
一、產業革命 Commercial revolution 和台灣現況:

 

歐洲產業革命的發生,致使社會經濟重心,由農業轉向商業當時歐洲社會環境在十字軍東征之後,商業活動趨漸旺盛,尤其是新大陸及新航路的發現,更直接促進國際貿易的發達,以都市為中心的商業活動,也帶動了貨幣體制的健全,擁有龐大勢力的產業鉅子和貿易商人,皆以都市為其活動的基盤,過去以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逐漸衰退,權威地主所構成的封建制度在商業革命衝擊下終至崩潰,而形成產業革命的新經濟體制。

產業革命以「機器代替人工」,帶來人類歷史上的輝煌成就,創造了驚人的生產力,原先二千個工人的紡織廠,只要一部機器和幾個工人就可以取代了,人力過盛卻形成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

產業升級的反效果,如同台灣當前情況,景氣蕭條,失業率增加,消費信心喪失,就其原因,就是台灣當前第二次產業革命「電腦代替人腦」的良性衝擊,電腦的效率化,以及人工為主的傳統產業遭受淘汰,以致形成就業人口的過剩,經濟結構的變化形成短暫的失業率,社會繁榮人民生活升級後,消費行為的改變致使大都會鬧區的商店,轉移到新開發區龐大的大賣場,原先熱鬧滾滾的鬧區型態因商店搬遷而感覺蕭條,一張張貼出來的租售紅單,更增加了消費者的茫然與驚慌,諸如原先被稱為「台灣華爾街」的南京東路,擁有最多的銀行和商業名店,但是附近的購物中心四起,號稱擁有一千家名店的京華城購物中心開幕,加上微風廣場購物中心、捷運地下街等等約二、三千家新開幕商店,還不是從南京東路上的商店遷移而來,但是一般人不會去注意社會消費型態的改變;京華城、微風廣場、大潤發、特力屋、好事多等等大型購物中心繁榮的一面,卻看到因是應邀費者短暫移動的空屋,而失去對景氣的信心。消費型態的改變是因為生活水準的提高,老舊的鬧區已經不適合消費者開車購物及多元化統一購物的習慣,可以停車的多元大型購物中心應運而生,這是生活改變必然的現象,切莫驚慌於消費型態改變而誤會景氣不佳,加上台灣社會面對第二次產業革命的影響,傳統產業遭到淘汰,這時台灣社會需要考察歐洲第一次產業革命的經驗,來應對台灣目前第二次產業革命的若干困境 。

二、宗教改革 Reformation 和台灣現況:

  宗教改革是人類在信仰上,由教會轉向聖經的一個信仰變化,當時歐洲人民藉宗教改革反抗教會的絕對權威,並建立新教義的神學運動,主張宗教的信仰應以聖經為中心,要做一個自由的基督徒,而非盲目服從教會所朔造的權威,因而產生了宗教改革。確立上帝在其存在深處的愛, 愛的意境是屬於神所獨有,因為愛就是上帝本身,上帝本性就是沒有終止的愛,這是祂的專屬榮耀,絕無條件且經常的付出,不要求感激,不要求報答,不受人類對祂態度的好惡而影響,及以全然不同於自然人行善的方式行善,宗教革命後的人類崇拜上帝是按照自己的期待把上帝具體化,這樣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聖經找到上帝,接到聖靈的幫助。這種愛使西方國家的人民緊緊的團結在一起。美國是一個民族大鎔爐合眾國,存在著世界各第二千個以上的不同民族,樂觀的追求「美國夢」的未來,宗教革命雖然讓它們成立了多少的新見解和新教派,但是不管任何教派、任何人種也都能團結在上帝的慈愛下,為國家和個人奮鬥不懈。然而台灣在多神教的傳統下,沒有宗教革命的洗禮,沒有共同信仰來凝聚族群不同的意見。相反的,四大族群間相互仇視的情況,往往帶來了社會的悲劇。過去「儒家大中國化」凝聚六十三國少數民族團結一致謂之「中華民族」,但是「大中華意識」被「台灣意識」取代之後,團結的過去變成現在的分裂,台灣優先及台灣意識的覺醒,領導者的政策和口號也隨之改變,從蔣經國總統的「台灣命運共同體」和李登輝總統的「台灣生命共同體」「新台灣人主義」,充分顯示先前領導者早已看出這種情勢的轉變。

三、文藝復興 Renaissancec 和台灣現況: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社會隨著自然科學發達,隱藏在面紗裡頭的神秘世界,逐漸露出了真實的面目,同時也由於經驗主義哲學的普及,致使過去只知默默服從教會戒律的人群,漸漸地回復到自我的個人,也就是說,他們已經發現不同的價值觀念;個人不是為了服從全體而存在,而是一個具有獨立思想與行為的主體。因此對於人生價值觀的比重,乃由群體而轉向個人,形成對人類思想有絕對影響的文藝復興時代來臨。文藝復興的產生,印證人類自我存在的價值,人類從希伯來文化的精神世界,去追求希臘文明的基本價值,從來生的宗教精神寄託,回到實踐今生今世的文藝復興基本價值,因此當時歐洲建築、藝術、音樂、雕塑等創作表現也跟著文藝復興之號召風起雲湧,社會呈現一片欣欣向榮氣息。十九世紀以來,國際社會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悲劇,人類喪失了信仰、理想、熱情等人生基本理念,嚴重的失去價值判斷標準,同時出現了嚴重的幻滅性危機;存在主義、象徵主義、現實主義、未來主義等對社會文明不滿的學派相繼湧現。台灣現代社會在這種國際氣氛的感染下,對傳統性的價值觀和信念,做出全盤性的否定,隨時可能發生歷史性的危機。究其原因,乃是台灣現代社會缺乏「公共哲學」「政治技巧」「共通性智慧」「價值觀共識」「人倫之愛」等,在這一部分我們願意協助政府當局在此時此刻進行台灣社會的改革。來討論台灣居民生活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政治是權利與財富的價值分配,有智慧而又肯負責任者,應多分配一點權利,努力工作者則應多分配一點財富,古人所謂:「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刑不當罪,不祥莫大焉。」即是此意。

  社會價值分配的不均,容易促成社會紛爭的擴大,如果一個社會環境參與社會價值分配的人數不多,或是僅有少數人獨佔其價值分配權,這種紛爭就比較單純,而且問題往往可以就地解決,也就是說那個環境的大多數人,是被置於政治體制的權力分配之外,不具備參與利益紛爭之機會,他們只是一群被權利支配的客體,但是現代民主主義社會的大眾,並非依舊是這種權力的客體,因為他們已經從政治體制之外,被納入體制內,而成為現代社會政治之主體。

  正如前面所言,台灣現代是政治化的時代,現代認若想使自己或其家庭、民族、國 家、 甚至於全體人類,更自由、更幸 福、 更和諧的話,就必需對台灣政治更加關心,進而更正確 地、 更深入地,去把 握、 去瞭解當前台灣政治問 題, 並且適當地去參與,為此,我們都應該正確瞭解台灣政治現況,因為對台灣政治不關心,也就是對台灣社會不關心,那也就失去了身為台灣人的生活的價值。

  變革時期就需要有因應變革實力的領袖,從整個人類歷史觀點來看,雖然可以說是一部變化性的進化史,但是仔細去研究,我們則會發現;在人類歷史演進過程中,「延續性力量」勝過「變動性力量」的時期較長。也就是說人類有較長的時間,是處於沒有大規模變化之平穩時期,但是「延續性力量」長久保持優勢到某種限度時,「變動性力量」又會抬頭並且超越之,這個時期的歷史稱之為「變革期」。台灣社會就是處在這個「變革期」,而且當前「變革期」和歐洲十 七、 八世紀的「變革期」。也具有其相關性之特色。當時人類發明了機器代替人工,而促進了工業革命,個人在社會和各種組織中,確立了優越之地位,另外人類的生活在各種不同領域下,皆依照政治學之原理,去追求自由、平等和秩序。對於長久生活在封建制度下之人民:只有知道固守傳統祖業,而不懂得去參與政治。而上述的「變革期」所產生的若干變化,卻促使這個情況有所改變,這是人類價值觀念上一項重大革命。同時也是一項政治性革命。

  台灣目前如何在實踐個人自由的理想,保障社會的經濟發展,為當前施政首要之急,一方面要做到國民自治的民主化,一方面則要力行二次產業革命後以「電腦代替人腦」的工業化,當然政治之主要之目 的, 是在促進個人自由的實現,因此如何促使個人的自由理念,能夠從個人自覺中。抑或是由公共的方式武裝起來,則是當前台灣政治發展的主要課題,然而現在我們面臨這一個所謂的政治化時代。個人自由是建立在「國民自治」的核心,並且以「經濟保障」為其先決條件才可能實現。因此能促進「國民自治」和「經濟保障」的「民主化」和「工業化」是台灣現代政治上最直接的要 務。 這種以「民主化」和「工業化」來促進「國民自治」和「經濟保障」的理想,早在十九造以來,已經成為現代政治學的理想,他們堅信自然調整的原理。並且認為政治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小,同時維護「自由」和「財產」的體制逐漸的確立,而如下列的程序:

  民主化:國民自治 → 國民革命 → 自由

  工業化:經濟保障 → 工業革命 → 財產

  從上述演變程序的結果,只是形成資產階級擁有「自由」和「財產」的支配勢力,實際上很多人無法參與「國民自治」和享受「經濟保障 」。但是台灣當前就是 一個大眾民主主義時代。所有人民都必需登上政治舞台上,政治已經不再是一部分人的政治,台灣目前政治必需解決現代社會所面臨的難題,諸如在地域上與職業上建立民主的 基礎和 制度,有計劃的提高國民的生產能力,和強化國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等。當然要達成這些任務前必需克服若干的。就像「民主參與擴大」和「政治勢力的擴張」之間所產生的矛盾。以及「經濟成長效率」和「個人自由增加」同時實現的困難。價值觀的「多元化」和「統一化」等等難題,都急待著去克 服。

  在工業化的過程中,促使職業分工的細密,專業化的知識往多方面發展,而造成社會利益和價值觀的多元化,當然在工業化過程中所產生複雜的社會團 體, 也是造成利益和價值觀多元化的主因,加上族群問題介入其間,這種多元化的價值觀和過去農業社會的價值體系,顯然有著絕大不同和衝突之 處。 所以台灣現代民主主義一方面要承認這種價值的多元性,一方面要獲得國民的「一致」之共識,其間就要遭到很多困難。再者,政治的主體是具有變動性的大眾,故如何教育千變萬化的大眾和四大族群衝突的價值觀,也形成台灣現代政治的重大問題,尤其在職業分工細密和科技發達的今日社會,國民之理想和專業訓練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如何促使兩者之間達成有效的調和與均 衡,,在這一方面我們願意就政治學的原 理, 和西方先進國家改革經驗的模式,提供政府參考。

  令「財團法人明裕文化基金會」已經走了三十二年艱苦的道路。深覺得應該繼續勇敢的走下去,同時在未來的歲月我們也將集會所有的資源和人力。就戰備位置,為台灣民主改革的事業全心奉獻。(本文由蔡明裕董事長口述 郭展義博士紀錄)

 

會歌

日月長明 盈虛移轉

杉谷而裕 詮釋生命

浩浩長流 突破鬱結

創造新勢 貢獻社會

舞動人生 宇宙愛心

蔡明裕詞曲

 

回首頁  |  關於基金會   |   服務項目  |  最新消息   |   哈德遜人文與科學學校   |   出版書刊  |  聯絡我們   |   加入最愛
財團法人明裕文化基金會 版權所有 © 2012~2025 www.mingyu.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GetWeb